章雁飞
(2025年8月8日) 陈国文,一位年逾古稀却笔耕不辍的老人,用数十载光阴书写了一段从青海高原司机到书法教师的独特人生轨迹。
陈国文先生1955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淅川县一个偏僻山村。1962年,时年7岁的他在村中小学开始读书,直至1970年初中毕业。同年冬季,他随父辈远赴青海大柴旦生活。不久后,得益于父辈单位的招工机会,他进入柴达木运输公司,成为一名司机。
1988年,因单位工作调动,陈国文转入青海盐湖集团工作。在盐湖集团期间,他先后从事过工人、司机、文员等多个岗位。然而,无论工作如何繁忙,他对书法的热爱始终如一。这份热爱源于幼年时期,在家庭和学校老师的熏陶下,他便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到了童年时代便展现出对书画的“偏执”学习热情。早年条件艰苦,他时常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回家后则用毛笔在废旧纸张上孜孜不倦地练习,这份坚持贯穿了几十年岁月。
凭借着深厚的书法功底和长年的不懈研习,陈国文先生的书法造诣得到了单位认可。工作期间,他由单位推荐,先后担任了市老年大学和市少年宫的书法教师。2010年,陈国文先生从青海盐湖集团正式退休。退休后,少年宫继续聘请他担任少儿书法教师,继续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
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陈国文先生勤学不辍。他通过临摹碑帖和师长的言传身教,逐步掌握了书法技艺。他系统临习过欧阳询的《六十四法》、黄庭坚(黄鲁直)的《九十二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十七帖》,继而学习赵孟頫、文征明等历代大家的法帖。通过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和持续的书写实践,他不仅提升了书写技能,更深入钻研了章法与整篇布局。此后,他又将目光投向隶书,临习了《张迁碑》、《张黑女墓志》等经典碑帖。在广泛汲取古人及前人精华的基础上,他的书法艺术得到了升华。
如今,虽已步入古稀之年,陈国文先生依然保持着“学到老,写到老”的初心,笔耕不辍。他表示,将继续向更深层次的艺术目标进发。除了书法,近年来他对绘画也产生了浓厚兴趣,虽偏爱牡丹,但对花鸟画同样热情高涨,目前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中。
陈国文先生的故事,是一位普通劳动者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持,在笔墨纸砚间耕耘出丰盈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