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织文明于锦缎,铸魂魄于诗行——诵《华裳赋》有感

2025-10-13 08:38:21 [返回列表]

织文明于锦缎,铸魂魄于诗行

——诵《华裳赋》有感

文:西北汉

在浩如烟海的当代诗坛中,姜从舜的《华裳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东方魅力。这部诗作以“华裳”为经纬,以“海棠”为魂魄,在古今时空的交织中完成了一场东方雅韵的深情续写,堪称联结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诗性华章,其创作独具匠心,令人回味无穷。

“华裳”,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底蕴的符号,在《华裳赋》中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诗中,作者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精心勾勒出华裳的每一处纹理与褶皱。那细密的针脚,仿佛是历史的脉络,串联起了古老文明的点点滴滴。每一针,都绣进了先人的智慧与技艺;每一线,都编织着往昔的繁华与梦想。从古老的深衣到华丽的唐装,从典雅的旗袍到时尚的汉服改良,华裳在诗中不断变换着身姿,宛如一位穿越时空的舞者,轻盈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它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文明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当我们透过华裳的绚丽色彩和精美图案,仿佛能看到古代工匠们在昏暗的烛光下,专注而执着地刺绣、裁剪;能感受到古时人们在重要节日或庆典上,身着华裳时的那份自豪与喜悦。华裳,就这样在诗中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在触摸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海棠”,则是《华裳赋》中另一个核心意象,它成为了精神的图腾。海棠,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象征着优雅、高洁和坚韧。在诗里,海棠不再仅仅是一种娇艳的花卉,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在风雨中绽放,在岁月中坚守,如同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却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诗中,海棠的花瓣飘落,洒在华裳之上,仿佛是精神的洗礼,让华裳也沾染了那份高洁与坚韧。当我们读到关于海棠的诗句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在一片古老的庭院中,海棠花盛开,微风拂过,花瓣如雪般飘落,而身着华裳的人们,在这花雨之中,昂首挺胸,展现出自信与从容。这种精神,正是当代中国所需要的,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海棠一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全诗在古今时空的交织中,巧妙地完成了“续写东方雅韵之魂”的创作使命。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古代的诗词意境与当代的时代精神相融合。读来既有古典诗词的温润底蕴,更有当代中国的精神底气。在诗中,我们能看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意情怀,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能感受到当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和奋斗姿态。诗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让我们明白,传统文化并不是陈旧的、过时的,而是可以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可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审美和需求,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就像华裳在现代时尚潮流中,不断演变和改良,既保留了传统的元素,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海棠的精神,也在当代社会中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华裳赋》

——承李白意、敬海棠魂

(一)

一袭锦绣凝云霞,

何须繁红艳紫喧,

自有天工绣河山:

针尖游走处,暗涌昆仑雪;

丝线盘桓间,隐约黄河澜。

素手捻金缕,织就烟雨江南青黛色;

银剪裁霓虹,落下紫禁城头琉璃光。

非是寻常绫罗计,

经纬交织处,尽是五千年——

甲骨裂变的纹理,青铜熔铸的回响,

青瓷冰裂的禅意,竹简汗青的幽香。

唐风宋月作衬里,楚辞汉赋绣流云,

一袍加身时,便是行走的华夏文明史,

无声的天地大文章!

(二)

月魄风华动九垓,

西花厅前影,海棠依旧在。

非沾玉楼金粉气,

暗蕴红岩薪火温!

曾记否?纤纤素手补旧裳,

灯下密密缝的线脚里,

藏着红船破浪的誓言、窑洞油灯的坚韧、

梅园新枝的期盼、万隆风云的从容。

庄重非因缀明珠,

只因脊梁挺如昆仑;

典雅不在绣金凤,

而在眉宇间流淌的星河璀璨、大河奔涌!

这份端庄——

是母性大地孕育万物的包容,

是砥柱中流抚平沧海的深沉!

当她轻移莲步,

无声的威仪已在时空铺展,

万邦侧目,群芳噤声,

天地独钟此雍容!

(三)

喜鹊登枝,春讯破晓:

(遥应朱老诗意)

朱老挥毫处,墨香尚未凝,

梨枝已蘸月华描新妆。

“带雨”非娇态,玉魄涤尘寰——

三千繁华过眼,唯此素心映月明!

忽闻清唳穿云来,灵鹊振翅上高堂:

一啼唤醒夔门千帆竞,

再啼催发中原麦浪金,

三啼点燃漠北长河日……

登高堂!登高堂!

登的是昆仑之巅望寰宇,

登的是民心所向筑丰碑!

堂前鹊声脆,堂后梨香幽,

这一动一静间,华夏春意正磅礴!

(四)

海棠照影见昆仑,

西花厅前海棠树,

岁岁年年吐芳华。

岂是寻常解语花?

根系深深扎进红岩土,汲取着——

嘉陵江畔不灭的灯影,

延河窑洞彻夜的马蹄;

花瓣浸染过梅园的风骨,

枝叶承接过日内瓦的霜雪;

连凋零的姿态,也如无声的宣言,

铺作香泥更护春!

此花非关儿女情,

一枝一叶总昆仑。

花影摇曳处,分明映照出:

千秋家国梦的瑰丽轮廓,

一个民族挺立的巍峨脊梁!

人花相看两不厌,

共将此心付河山,

长伴九州月,守望五湖春!

(五)

尾声:凤栖华夏梧桐新

花开富贵,非止牡丹艳;

大国气象,岂惟冕旒光?

这袍服——

缀着“云想衣裳”的盛唐气象,

浸染“西花海棠”的冰雪襟怀,

融汇“喜登高堂”的时代强音,

更缝入“梨花带雨”的温润诗心!

不是历史的标本在橱窗闪光,

而是活着的文明在血脉奔流!

穿起它——

穿起泰山挑夫脊梁的坚韧,

也穿起江南绣娘指尖的细腻;

穿起黄河纤绳勒进肩胛的力量,

也穿起敦煌飞天长袖舞风的空灵。

以长江为绶带,以长城作盘扣,

以星汉为珠佩,以五岳立襟怀!

母仪所向,万世昌隆:

昌在阡陌禾下乘凉梦,

隆于九天揽月摘星归!

当东方既白,

这袭凤栖梧桐的盛世华章,

必将与初升的朝阳同辉,

照亮——

人类星辰大海的壮阔航程!

——湖北秭归姜从舜

2025年7月11日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