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笔落溪口一城诗——黄荣玖散文《传奇春秋小溪塔》的诗意

2025-10-14 09:11:25 [返回列表]

陈  斌

中国作协会员、宜昌市夷陵区作协主席黄荣玖先生,一直和黄柏河相依相守。

他生长在黄柏河(古称黄溪)岸边的黄姓人家。那里是黄柏河中段的盆地西北口,小地名叫黄家夹坎。是处河道弯弯,河水汤汤,山川灵修多姿。他从部队转业后,又工作在黄柏河入江处的小城——小溪塔,即使身在行政管理岗位上,也笔耕不辍,为黄柏河著文放歌。

笔落溪口一城诗——黄荣玖散文《传奇春秋小溪塔》的诗意(图1)

黄柏河是流淌在他骨子里的诗行,融入散文《传奇春秋小溪塔》中,也处处画意诗情,有笔落溪口一城诗的美妙。

笔者选取其中几章,试作浅说。

古塔幽影:小城雅名的诗意

神话传说,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源头追溯,或是一个地方的史话传讲,藏着灵动,溢着浪漫。关于小溪塔名字的由来,作者撷来了一则神话,两则传说。

观音送塔。说很早以前黄柏河里有条小黄龙,因沉湎于东游西逛而忘了兴云布雨,让两岸百姓受旱魃之苦。玉皇知道后震怒,有意警告,就派观音托塔惩诫,以佑百姓安宁。观音携一铁塔自苏州启程,直奔西陵峡畔的黄柏河口。行至当阳玉泉山时,狡黠的土地公公模仿鸡叫,骗得观音以为天色将明,匆忙把铁塔丢弃在了玉泉山下,小溪塔落了个有名无塔。

笔落溪口一城诗——黄荣玖散文《传奇春秋小溪塔》的诗意(图2)

鲁班修塔。说春秋战国时,百姓们又为小黄龙的作祟而烦恼。鲁班来到小溪塔,看到百姓们的苦难,便决定出手相助。他带着当地的百工匠和百姓,历经八八六十四天,在神仙湾的山顶修起了一座九层高、十二棱的木塔。塔顶放一张镇龙符,成功地将荒于嬉的小黄龙镇住,夷陵的百姓过上了风调雨顺的日子。

明代建塔:明朝的工匠们被鲁班的智慧所激励,决定在小溪塔所在地重修石塔,希望重现昔日的辉煌。他们精心设计,用心建造,在小溪塔的旧址上竖起了一座崭新的三层石塔。可惜的是,这座石塔在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炸毁。

小溪塔确实有过塔。方志资料载,相传明末清初,临河有座孤塔,晨曦笼罩时,溪流将阳光反射到塔尖,辉光熠熠,当地人称其为“晓溪塔”。上世纪20—30年代,残墟犹存。

作者写塔,以神话传说为浓墨重彩,通过构建独特的意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增添了神奇色彩,彰显了人文精神。河、塔、神、人融合为一体,意在告诉人们:历史的小溪塔,蕴含着当地人改造自然环境的愿望和实践;今天的小溪塔,是文化传承的符号。如此起笔,赋予了塔城满满的诗意。

文脉流芳:厚重人文的诗意

作者说夷陵,如数家珍。逻辑顺序上,由点到面。

“十个一”是面,面面是夷陵闪亮的名片:

一座坝——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一条鱼——活化石中华鲟;一片山——联合国认定了两颗“金钉子”;一座矿——亚洲第二大磷矿;一瓶酒——八大名酒之一的稻花香;一个家——5A景区三峡人家;一棵树——百里荒的山楂树;一杯茶——陆羽盛赞过的峡州茶;一枚果——柑橘原种“宜昌橙”;一支烟——黄鹤楼牌雪茄。它们的魂灵,都在小溪塔;它们的名世,都具有浓郁的人文特征。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这里的历史文化,犹如深藏的宝藏,熠熠生辉。古老的传说、神秘的遗迹,无不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历史的韵味,每一道山梁都回荡着文明的回响。”

史话是点,点点是小溪塔深厚的底蕴。

笔落溪口一城诗——黄荣玖散文《传奇春秋小溪塔》的诗意(图3)

战争史话:三国时期的烽火连天,抗日战争时期石碑鏖战,卢作孚主持的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撤退”、解放战争时期著名作家马识夫人刘惠馨在这里的慷慨赴死。

治理史话:蜀汉三杰之一的张飞曾在此任宜郡太守(郡治夷陵)、东吴名将步骘、陆抗均曾镇守于此、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夷陵县令任上的仁政与教化。

人物史话:古代有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赵勉、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刘一儒、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王篆、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雷思霈、天启二年(1622)进士文安之。近代有民国元老黄恺元、高桐岗、陈裕时;谋求实业救国的黎荫三、屈德泽、陈仲泉;教育家王步点、刘先登、陈勉公;军中骁将望云亭、唐牺支;爱国志士江质堂、全敬存。还有“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著名数学家曾昭安;史学家与教育家沈刚伯,历史学家与人类学家冯汉骥。

建筑史话:地标建筑夷陵楼、后起之秀至喜楼、平湖中的小岛河心公园。

人物是历史的主角,是诗章的韵脚。厚重的人文史,链接起过去和未来。文章将几十位在夷陵舞台上出现过的杰出人物,放在历史文化的大环境中层次推出,展现出夷陵的底蕴。

笔落溪口一城诗——黄荣玖散文《传奇春秋小溪塔》的诗意(图4)

当今的小溪塔是夷陵的龙头,担当得起人文夷陵的厚重。故作者笔下的小溪塔,一点一面,无不是屈风楚韵的底色、画意诗情的展开。

珍馐美食:烟火食事的诗意

人间烟火,最体现地方特色。珍馐美食到了文人笔尖,可为精神寄托,甚至有“以食载道”的大妙。

苏轼在黄州,创制了东坡肉,留下诗句“净西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在惠州,留下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夷陵三游洞游览,也留下“神仙鸡”的佳话。

欧阳修在夷陵,更有蕴藉特色美食的诗句“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紫箨青林长蔽日,绿丛红橘最宜秋。”为夷陵美食创作了千年广告词。

受前贤美食深情的启发,《传奇春秋小溪塔》将夷陵美食作为重要篇章,挥洒泼墨,展示夷陵的风物人情。作者先从空间着笔,点了小溪塔的“烟火夜巷”、“冷饮一条街”、“蔡家河畔的农家乐”、“放翁酒家的悬崖岩洞餐厅”、“闹中取静的紫元”、“月宫路的夜市”、“黄柏河岸边的夜市”,然后再用一段浓情的文字,扫描了小溪塔的美食谱。

小溪塔的美食地图上,有清江润城的“憨哥鱼庄”,自家人的 “牛肉面”, 平云一路的“沙道观鸡”,金凤朝阳的“老食堂”,夷兴大道上的“壹号

渔港”,河心公园的“蓝岛渔村”,锦绣星城的“巴比客优烧烤”, 东湖大道的“半隐私厨”、“飞哥土鸭馆”,雅斯超市一楼的“桂香园”,百花街的“一盘香”, 醉香公园里的“食味鸭香掌记”、“嗨李记鲜”……还有各种传统风味的饮食,……如堪称豆豉始祖的茅坪河豆豉豆瓣、邓村的豆腐乳、分乡的发面粑粑、龙泉的泡菜、西北口的清水鱼、下堡坪的炕土豆、樟村坪的蕨菜、太平溪的榨广椒、鸦鹊岭的鱼糕、西陵峡口岸的肥鱼。

表现手法上的铺排渲染,修辞方法的排比和偶句,助地域风景画卷和美食图谱双重呈现,美食和诗意两相交融,吟出了舌尖上的诗行,让烟火升华为一方土地的心跳。从人间烟火一侧,展示了小溪塔的文明记忆、饮食文化、民生状态、经济面貌,传承发扬中显示出繁荣进步。

坝上新章:时代风云的诗意

作者写小溪塔,笔力落在“嬗变”上,写了改革开放背景下,两坝建设进程中,小溪塔的城市拓展、交通建设、房地产开发的突飞猛进,写了企业、市场、商贸、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呈现了小溪塔的日新月异。笔者读后感受最深的,是能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延展:坝上新章”一节。

这一节的写法,有两个突出点。

笔落溪口一城诗——黄荣玖散文《传奇春秋小溪塔》的诗意(图5)

一是写自己于建设过程的参与。作者时任房管局长,身在其中,就有细节的真实。如:面对两三个户提出补偿标准过低和补偿政策不透明等诉求,他们的做法是:

进一步公开补偿政策的细节,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公告等方式,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清楚了解政策的依据和标准。同时,对于补偿标准,我们邀请村民一起以老百姓常用的抓阄方式选择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重新评估,并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和村民的意见,进行合理的调整。就在大家观望等待之际,一直被人们公认的最大的拆迁“钉子户”屈家久,率先配合我们拆掉了他的房子,这一举动,让前些年征收专班无数人出乎意料。

抓阄方式选择专业评估机构、“钉子户”屈家久的率先配合,是两个真实而生动的细节。有点有面的叙述,云淡风轻之中,体现了管理者的苦心孤诣和人民群众的深明大义。

二是对丁家坝开发后的诗意描绘。

曾经的丁家坝,“是一个宁静而质朴的村落,村民们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纳入城市建设版图开发后的丁家坝,则是另番景象:

一批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冒了出来,松湖花园、滨湖花园、金亚花园、山水云间、夷陵新都、阳光水岸、星湖湾、朗月半岛……一个个好听的名字,代表着一处处温馨的家。曾经的田野变成了错落有致的高楼,曾经的乡间小道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曾经宁静的村落成了热闹繁华的城市社区。

读到此不由感叹:坝上新章,由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书写,是小溪塔发展崛起的轨迹;坝上风云,乃改革时代的风云,是小溪塔人奋进的历程。《传奇春秋小溪塔》的诗意,是作者心中流淌的诗情,是小溪塔人心中荡漾的激情,是时代高歌猛进的豪情。而诗情洋溢,正是《传奇春秋小溪塔》的显著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