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雪路五天上学记

2025-11-07 08:25:45 [返回列表]

每当忆起求学时光,一段关于大雪、山路与坚持的往事,总会清晰地浮现在我脑海中。那是我进入宜昌县师范学校读书的第二个寒假。家乡兴山县榛子乡育林村高马岭被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四野茫茫一片。正是这场雪,让我在春节后开学时,从老家到学校的所在地晓溪塔,足足走了五天。

第一天,天刚蒙蒙亮,我便背着简单的行囊启程上路。山路被积雪覆盖,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难,积雪没过脚踝,冰冷的雪水顺着裤脚钻进鞋子,双脚冻得发麻。三十里的山路,全靠双脚丈量。不知走了多少个小时,直到太阳西斜,才终于抵达板庙既是表弟又是师范学弟的罗晓辉家。浑身疲惫的我刚坐下,表弟就告诉我一个坏消息,说通往县城的班车已经停运了。不到县城,我们就无法转乘长途班车到校。看着窗外依旧飘洒的雪花,我们商量许久,最终决定于第二天先去榛子集镇上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前往兴山城关的便车。

雪路五天上学记(图1)

榛子板庙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完全亮透,我就和表弟踩着厚厚的积雪,顺着公路向榛子集镇出发。公路两旁的树木挂满了积雪,寒风呼啸着刮过脸颊,像刀子割一样疼。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眼睛时刻留意着过往的车辆。可直到走到集镇,也没有碰到一辆便车。希望落空,我们无奈地原路返回,一路上谁都没有说话,心情越来越沉重。回到晓辉家后,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明天徒步走倒县城。

第三天,同行人多了一个在宜昌读专科的王军。多了一个同伴,我们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出发前,表弟从家里拿出几个亲戚送的鹅蛋,分给我们一人一个,作为路上的干粮。我们沿着公路一直往前走,积雪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那声音陪伴着我们走过一程又一程。那带着淡淡清香的鹅蛋,被我几口咬了下去,给疲惫的身体注入了一丝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双腿又渐渐变得沉重,每走一步都需要耗费极大的力气。天渐渐黑了下来,寒风也愈发刺骨,我们终于在黄粮镇刘家坝找到了一家小旅馆。推开房门,我迫不及待地坐下,脱下鞋子才发现,双脚已经肿得老高,麻木的感觉从脚底蔓延到小腿。那一夜,我躺在床上,双腿的肿痛让我难以入眠,脑海中却始终跳动着离县城越来越近的希望。

第四天,尽管全身酸痛得厉害,我还是咬牙从床上爬了起来。简单吃过早饭,我们便继续向县城进发。当我们翻过凉风垭时,远远地看到了县城的轮廓。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仿佛都烟消云散,心中满是激动。可这份激动并没有持续太久,长时间的徒步让我们的体力已经濒临极限,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拖不动,身上没有了一丝力气。我们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这样走到天黑,才终于走进了县城,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晚上,我偷偷地喝一点白酒,白酒的辛辣在口中散开,却让我心中充满了即将抵达学校的兴奋。那一夜,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想象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正在上课的情景。

第五天天一亮,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车站,坐上了兴山到宜昌的班车。班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前行,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经过一天的颠簸,车子终于抵达了学校。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校园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班主任老师陈斌听说了我们五天雪路求学的经历,感动不已,连连称赞我们“在风雪里走出了年轻人的韧劲儿”。

多年过去,榛子改变了模样,成了乡村振兴示范区与“昭君原野”旅游度假区,宽阔平坦的油路连接起县城和保康,再也不会因大雪而难行。今年暑期,我邀陈斌老师倒榛子游玩了两天。说起这段经历,都不免嘘唏。陈老师说:当年就觉得你能吃苦,将来肯定有出息。

是啊!这段求学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承载着藏在时光里的奋斗与感怀。

(2025年11月)

作者简介:张发云,1970年生。1989年毕业于宜昌县师范,现任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初中物理教研员。为兴山县拔尖人才、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职教师。

雪路五天上学记(图2)

后排左二为本文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