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以进
“海燕”其实是个人,一个敦实干练的中年汉子,名字就叫刘海燕,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云台村三组刘家高屋场的柑橘专业户,专门从事柑橘种植、加工、销售的农民企业家,名副其实的新农人。
认识海燕的人都知道,他白手起家,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乡村小伙子,一步步成长到今天的眼光、见识、胆略兼具的农业合作社的领头雁,其间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如今,在他的旗下,有一个合作社,宜昌市夷陵区彭梅柑橘专业合作社,种植柑橘即生产;两家公司,宜昌彭梅农贸有限公司和宜昌沃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加工和经营柑橘。说白了,就是想方设法把鸦鹊岭的柑橘卖到外国去,做边境贸易,提高本地农产品的附加值,赚外国人的钱。
这应该是鸦鹊岭人的智慧,更是中国农民的智慧,把黄土地上结出的水果,远销到国门之外,改写了传统农民的形象,不仅在自己的家乡挥洒青春和汗水,而且让宜昌的柑橘充实和丰富了异域风情,这不单单是在卖水果,更是在交流文化,让外国人感受巴楚文化的神韵。
深秋的阳光格外温暖和煦,蓝天上没有一丝杂质。一条小溪不紧不慢地从田野间斜斜地穿过,水流潺潺,将游弋的云朵倒映在自己的怀里。

在鸦鹊岭镇云台村三组,刘海燕的柑橘种植基地像一块块巨大的绿毯覆盖在错落有致的黄土地上。正成熟的柑橘挂在低矮的树上,就像深绿色的枝叶间绣着的朵朵橘红色的花。无需打比方,这就是一幅画,乡村振兴的宣传画,画面的主体当属累累的圆润的果实柑橘。
这里是他的家乡,是刘海燕出生长大的地方,肥沃的土地中牢牢地存储着他童年的记忆,甘醇的橘香中不停地荡漾着他儿时的欢乐。正是这样的黄土地和柑橘香,培育了他坚韧的性格,睿智的头脑。
枯燥的书本知识没有吸引他的目光,单调的打工生活倒是激励了他青春的斗志,创业的雄心。从离开校园到步入中年,他一路摸爬滚打,流汗,淌血,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在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后,熟悉了行业规律,看准了商机,开拓了疆域,找到了一条从果园到市场的人生之路。
机会总是垂亲有准备的人。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刘海燕的合作社已有了一百多户成员。不仅有数量的增加,更有质量的飞跃。这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经营形式,有其先进的一面,但归根到底,要靠人来落实,推动。
刘海燕像一只领头雁,带领合作社的成员在柑橘种植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坚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事实是无声的号角。他自己的柑橘种植基地,目前就已扩大到了600多亩。金秋(沙糖桔)300多亩,爱媛(果冻橙)150多亩,纽荷尔(脐橙)150多亩。

放眼满去,深绿色的柑橘树遍布房前屋后,坡上坎下,田间地头,微风一吹,枝叶摇曳生姿,别有一番情趣。枝叶间揣满了橘红色的果子,红绿相间,色彩的对比与搭配把深秋的层次立体地展现在眼前。
不说经营,单看这景象,就能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令人心旷神怡。这是柑橘园也像桃花源,不仅可以欣赏,还能品尝,这样的场景,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
当然,住在这里,早已习以为常,他们要的是效益,经济收入。于是,向黄土地要农产品,向市场要收入,成了刘海燕和合作社员们的共识与追求。
时代把他们推向前台,没了退路。社会在发展,观念也要变。传统的橘子不仅品质差,而且价格低,难于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古语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不断挑战自我,大胆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海燕虽然没读多少书,但他爱思考肯琢磨,经过考察、分析、权衡,果断摒弃了旧品种,改种新品种。

在他的种植基地,已有了300多亩金秋(沙糖桔),虽然只有2年树龄的桔子树还没完全长成,但已开始挂果,成果喜人。这种桔子原产于广西,皮薄肉嫩,入口即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经过试种,他大胆引进了300多亩。阳光下,果子通体红艳,藏在绿叶中格外引人注目。今年由于雨水过剩,果子的甜度略低,但行情还行,批发价达到4元一斤,超过了预期,是几毛钱一斤的传统橘子所不能比的。
蝶变之后的基地,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行业部门的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加强,道路硬化,高标准农田建成,就像插上了翅膀,新农人腾飞的条件已完全具备。
赶上了好时代的刘海燕,审时度势,把视角投向了另外两个品种,他家乡的土壤气候条件也完全适宜。

爱媛(果冻橙),听起来有异域情调,还有诗的韵味,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圆润的脸庞,丰满的身子,玲珑剔透,简直曼妙极了。150多亩,足以支撑基地的核心部件。
资料介绍,爱媛(果冻橙),是东边的日本通过南香柑与西子香杂交选育的早熟杂柑品种,以其果冻般细腻化渣的口感、高糖度和丰富汁水著称,被人们誉为“可以吸的果冻橙”,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
主产地在四川,刘海燕和一些敢试敢闯的新农人一样,将爱媛引到了他的家乡云台村刘家高屋场。没想到,一试就成功,爱媛便有些乐不思蜀了。
只要能为家乡所用,就大胆拿来。这不是他的观点,但给了他思维方式的启发。
刚开始时,刘海燕还真有些担心,怕爱媛水土不服,如果朝朝暮暮向西蜀的话,这里就会成为他的麦城。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富媛也不是无情无义之物,在新的土地上安家了。
转眼已是3年,身子骨硬了,体格壮实了,爱媛树长成了。
放眼望去,一个个爱媛,像一个个可爱的娃娃,红扑扑的脸蛋,水灵灵的眉眼,胖嘟嘟的腰身,不用说,本身就是活广告,俨然一张国际名片。
见到这样的水果,谁会不喜欢?即使价格高一点,又有何妨?
现在物质生活好了,人们开始追求物品内在的品质了,只要物有所值,很快就会掏腰包。
刘海燕看准的正是这一点,种植柑橘的过程,就是人生的历练过程,因为商机无处不在,就看你能否及时捕捉。
纽荷尔(脐橙)的块头儿就大些了,椭圆形的身躯看起来带有喜剧色彩。它上市的季节稍微迟些,目前正值青少年时期,青中才带黄,黄绿相间,酷似一幅水彩画。
走近了,看到树势较弱,树冠较小,扁圆或圆头形,枝条短密,叶色深;果实椭圆形,较大;果面光滑,橙红色或深橙色;果实长椭圆形,多为闭脐。
居然原产美国,中国于1978年引进,在四川、湖北等省有栽种。
纽荷尔脐橙用枳作砧木,其果实品质优良,丰产稳产,且抗日灼、脐黄和裂果,是中国推广的重要脐橙品种。

以前只知道秭归境内的长江边上栽种这种脐橙,没想到在夷陵区的鸦鹊岭云台也能栽种,正应验了那句话,人生无处不青山。
纽荷尔(脐橙)也是150多亩,且挂果率非常高,有的一棵树就能结一百多斤,虽然价格比金秋低,但产量高,规模大,其效益不容小觑。
三个柑橘品种,加起来600多亩,规模算是不小了。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船大好冲浪,刘海燕的柑橘种植基地就像一艘体格壮硕的大船,已完全具备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种植基地扩大,柑橘品种换新,农产品产量上去了,卖往哪里,怎么卖才更有利?
已过不惑之年的刘海燕,虽然没有走出生他养他的鸦鹊岭云台,但把目光早已投向了国际市场。
在柑橘合作社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农贸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从农业文明走向商业文明,相当于脱胎换骨,涅槃重生,既有理念的升华,又有机制的蝶变,还有队伍的建设。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刘海燕自己坦言,上班是好,朝九晚五,拿一份稳定的工资,不用操心,日子也安逸,但他天生不是受人驱使的料,骨子里喜欢折腾,闯荡,喜欢自己主宰自己。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他日夜兼程,全力以赴,扩建了柑橘加工厂房,新建了办公楼,招聘了一批专业经营人员,宜昌彭梅农贸有限公司已有模有样,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大气。
在鸦鹊岭镇黄金堂村一组,(武)汉宜(昌)路和鸦(鹊岭)来(凤)路交叉处,刘海燕的公司像一个英武的青年,朝气蓬勃。
宽大的厂房内,车间里的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着打蜡包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都是来自附近的村民,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只要顺利,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
气派的公司办公大楼里,公司内设机构完整合理,年轻的职员们各司其职,心无旁骛,显示出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
洗脚上田的农人,实现了身份的转换与蝶变,正一步步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从刘海燕到公司员工,尽管身上仍带有泥土的芬芳,但均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如果不是刘海燕本人说出来,我还真不敢随便想象,公司目前的固定资产已达四千多万,这在鸦鹊岭还真不是个小数目。想起几年前他还在靠卖橘子度日,转眼就已具备了这样的规模和实力,不能不令人惊叹,年轻有为。
数字本身是枯燥的,但一旦经过人的嘴吐出来,便有了灵气。言谈间,刘海燕透露了一组数据,合作社加公司,年产值已超过五千万,今年的订单也已摆上桌面,朝鲜200柜,俄罗斯100多柜,一柜是30吨。
原来,他们的柑橘是卖到了外国,东去朝鲜,北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南赴泰国、老挝,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送。
谈话的间隙,几个职业经理人,有管基地的,负责生产的,跑销售的,不时来找他谈事,签字,高潮处还打几个哈哈。
就连财务,他也请了专门的会计,账目必须清楚,既对公司负责,也便于接受相关的检查。
尽管刘海燕一再表示,他书读的少,文化不高,但透过他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的干练与沉稳,看来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就像一个熔炉,真的能锻炼人。
说到销售方式和运作模式,他略带遗憾地表示,目前公司还做的是边贸,直接找口岸,方便是方便,也不用操心后续问题,但附加值不够理想,毕竟多了个中间环节,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只能如此。
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农业产业化是纽带,是孵化器。
临离开,刘海燕起身送我们,仰望蓝色的天空,他站在公司门口,铿锵有力地对我们说,下一步,他将紧紧抓住机遇,逐步把柑橘种植基地扩大到一千亩以上,合作社也会吸纳更多的成员,尝试移栽更多适宜的新品种,不为别的,只想把乡亲们的劳动转化为生产力,让他们在黄土地上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改变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
这不是逃离,是蝶变,是转型,是更深沉地热爱脚下的土地。
他不是诗人,但有一颗火热的心,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带动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富。
有了稳固的基地,就有了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不仅是历史规律,更是现实屏障。他只是一个农民,不是战略家,无论在哪儿,都离不开了脚下的土地。
公司那块,他要提档升级,用现代企业理念来管理公司,让公司成为合作社与基地的翅膀,成为农产品柑橘走出国门的跑道和滑翔伞。
到那时,不再做边贸,更是直营,减少了中节环境,附加值就更高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刘海燕从心底相信,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有国家政策的红利,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合作社员工的共同努力,合作社和公司将全力打造“彭梅”品牌,让彭梅牌柑橘,立足宜昌,冲出荆楚,走向世界。
信心十足的刘海燕,像一只奋力展翅的海燕,正加足马力,飞向大海,飞向蓝天。

(魏以进,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百余篇散文于UN New China、香港《文汇报》、《湖北日报》和《三峡文学》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出版有散文集《故乡魏家坡》)。